阅读历史 |

第 232 章 屋漏连夜雨(1 / 5)

加入书签

淮水以南河流多,但那只是总体上而言。

对每个村庄每块地,可能没有河,可能河流隔着一座山,要纯粹通过河水灌溉并不便利。

南秦三郡有朱襄经营,修了许多水渠和水车,勉强能应付春耕。

南楚君立国后还没来得及关心农业生产,只依托江淮平原天然富庶征收赋税。江淮平原原本有的水利工程也在内战中荒废。

朱襄预感会有春旱,冬季紧急修补了一些水利工程,但远远不能解决江淮平原的春旱困境。

朱襄只能保住靠近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的田地。剩下的灌溉条件不好的田地,他教导农人分出一部分田地种植更为耐旱的救荒作物和大菽。

农人种粮都有自己的想法,南楚人对秦国的信任也还不够深。朱襄只能建议,无法让他们强制种什么。若强制,一定会激起民怨。

朱襄心焦。嬴小政倒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现在南秦三郡粮仓经过去年秋收,又已经满仓了,南秦粮食压力不大。

南楚国的农人虽然很贫穷,但南楚国的贵族家中粮仓也不少。

因为武安君白起打仗过分顺利,南楚国没有消耗太多军粮。光是凭着南楚国本身囤积的粮食,就能覆盖今年的救荒。到时正好让那些没饭吃的饥民修水渠、修路。

现在南楚国已经拿下,嬴小政可以派人把被南楚君命人毁了的邗沟休整休整,早日让淮水和长江通航。

内陆通航比海航安全很多,成本也低很多。

就算沿着海岸线航行,海船仍旧可能遇上大风浪。为了抵抗海浪,海船比内陆船大许多,结构也不同,李牧开着战船才能沿着海岸线乱跑。内陆航道只需要一叶扁舟就能载货载人。

当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官,嬴小政对商人没有梦境中大嬴政那么多偏见。

重农抑商是必需的措施。

只有把人都绑在土地上,才更容易收税赋和征徭役。

而且商人不仅容易偷税漏税逃徭役,还为了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必须抑制商人。

但抑制商人不等于禁止经商。

当秦国变成秦朝之后,天下之大,一城一地若全都自我封闭,也不利于朝廷管理。

各地互通有无,收取关卡税、城门税和市税,不仅能增加朝廷收入,还能加强各地沟通,让他们建立一个“我是秦人”的思想。

嬴小政的这个想法是自己产生出来的。

当嬴小政和朱襄提起这个想法的时候,朱襄才一拍脑袋,想起没教嬴小政关于商业的知识。虽然他知道的也不多,但随口聊两句后世对商业的看法,应该会对嬴小政开阔视野有些帮助。

商人赚得太多,很容易官商勾结,成为当地豪强。

如何开放商业又限制商人,嬴小政还在摸索。

他难得写信给吕不韦,征求吕不韦的建议。

吕不韦看到太子的

信,

一点犹豫都没有,

立刻支招,招招对准商人的命脉。

作为曾经的大豪商,还有谁比他更了解商人怕什么吗?

至于这些措施会不会把自己家的产业拆解,笑话,我吕不韦现在是卿大夫,和豪商有什么关系?

嬴小政按部就班地继续消化南楚国的地。

等江淮平原歉收,南楚人知道不听长平君的话会吃亏后,南楚国就会迅速成为秦国。江淮平原一次可控的小饥荒,对秦国在江淮平原的统治是一件好事。

嬴小政现在就等着那群人哭。

朱襄和雪姬则在各地忙碌,希望把灾害减轻到最低。

无论是南秦人,还是没有完全归心的南楚人,他们都不希望会饿死太多人。

江淮平原和南秦三郡都先后遭遇程度不同的春旱时,秦国腹地的春旱更加严重。

虽然秦国从秦昭襄王开始休养生息时,已经在关中关东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但看着河流水面一点一点地降低,就算不懂农事的人,都知道今年有些难了。

庙堂最高处的秦王和丞相却明白,如果今年歉收,最难的是明年。

各地粮仓和春耕的情况堆在秦王子楚桌案上,连平时只管教育和礼制的荀子都坐在了秦王子楚下手处,不断翻阅各地关于灾情的上报。

虽然秦国应对很及时,但天灾造成的危害只能减轻,不能完全消除。

韩国和赵国两面作战,消耗了秦国大量粮食储备。

现在军队虽然已经就地屯田,但因为春旱,屯田的效果并不好,秦国还需要继续给军队提供粮食。

再者赵国三郡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