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警报声(1 / 2)

加入书签

高洪明的到来纯属意外,而他也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高洪明看来,他只是一个地方民团的团长,甚至为了某种不可描述的原因拒绝了国民政府军政部的收编,连一个正式的军衔都没有,所以即便有不少人认识他,但也仅限于本地的名流或是军界高层。 但他却忘了一件事,自从七七事变之后,在一片接连失败的气氛中,他作为一个异军突起且连战连胜的地方势力对如今的国民影响力有多大。 尤其是作为它发家的莲台县,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的莲台县老百姓或许不知道蒋委员长是谁,但一旦提起高家的大少爷高洪明,上至七十老妪下至八岁孩童,就没有不认识他的。 在听闻高洪明来到学校,并在某个教室里和学生当面进行交流后,这个学校的学生们哪里还坐得住,全都一窝蜂的冲出了教室,就连老师都拦不住。 眼看人越来越多,不但整座教室爆满,就连教室外面也挤满了人,闻讯而来的校长也慌了,要是因为这件事而出现踩踏事件,他这个校长也当到头了。 可即便他不断在外面怎么劝说甚至叱喝也没有任何用处,学生们该怎么挤还是怎么挤,最后还是教室里的那位老师察觉到这点,及时提醒了高洪明。 高洪明这才勐然察觉,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棒子国血淋淋的教训当年可是轰动世界的。 他赶紧高喊起来,“同学们……同学们……我知道大家有很多话要说,但教室太小实在是挤不下了。大家看这样好不好,大家先让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大家以班为单位集合,有什么话我们到操场上再说。” 一旁早已急得满头大汗的校长也赶紧大声喊了起来:“对……同学们,大家都听我口令,全体都有……以班为单位有序到操场集合!” 学生的纪律性还是很不错的,在校长和各班老师的组织下,现场杂乱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扭转,学生们很快集合起来,不到二十分钟,全校一千多名师生已经全体来到了操场集合。 看到这里,所有老师都长舒了口气。 高洪明随后看到一名身材微胖中年男子朝自己小跑了过来,一边露出弥勒佛般的笑容一边朝他伸出了双手,“高长官大驾光临鄙校实在是令学校蓬荜生辉啊,现在学生已经集合完毕,还请高长官上台训话。” 看着校长那近乎献媚的笑容,高洪明有些哭笑不得,这位校长的态度也有些太过了吧。 不过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而看低这位姓胡的校长。 因为他很清楚以他如今的实力,说他是莲台县的土皇帝一点都不为过,这位名义上虽然是一校之长,但偌大的学校每年的开销可不少,光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要靠县里的乡绅商贾的拨款,这点跟美国的私立学校很相似,所以面对自己这位莲台县最大的地主和军阀当然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面带笑容微笑着和胡校长寒暄了几句后这才上了讲台,随后又接过了一名老师递来的铁皮喇叭,用目光扫了一下台下一千多名正用殷切的目光望着自己的学生后才朗声道。 “同学们……刚才在教室里有一名同学问我。如今日本人大军压境没,敌众我寡之下莲台民团能否抵挡得住日军的进攻,倘若打不赢的话咱们是不是要撤退? 说实话,这个问题把我也难住了,事实上就连我也不敢拍着胸脯想诸位同学说这场仗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听到这里,台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眼中都露出暗然之色,不过在场的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责怪高洪明,在全国抗战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莲台县的情况已经算是好的了,其他地方不知多少军队跟日军交战时几乎是一触即溃,这两年莲台县能如此安逸繁华,全赖高洪明和他麾下的莲台民团在支撑,他们委实不能要求再多了。 “我知道,我这么说肯定会有不少同学感到失望,但我可以跟大家保证的是,一旦战事不利以至于不得不撤离,我们莲台民团上万将士绝对会是最后一批撤离的,这点我高某人可以保证。” 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突然响起。 “高团长,既然华日两国国力如此悬殊。两年前汪主席又在南京重新成立了政府,并号召全国民众与日本和平相处,我们为什么不响应汪主席的号召,放下仇恨和战争,携手共建新华夏呢?” 这句话的声音很大,周围的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胡校长面色立刻一变,原本如同弥勒佛般的笑脸立刻收敛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怒不可遏,只见他怒吼道:“是谁在说话,站出来!” 操场上的学生们也全都议论纷纷,不少人都低声讨论起来。 事实上,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汪精卫集团便大肆宣扬“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思想,奠定了之后投降求和的举动。 去年十二月份,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汪伪政权更是发表《共同宣言》对英美宣战。 汪精卫的卖国之举自然是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一众讨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言论也吸引了不少意志不坚定和心生绝望的人的追随,只是没先到居然有人敢公然在这种场合提出来。 高洪明先是眼睛微眯,随后冷笑一声道:“放下战争和仇恨,携手共建新华夏?我觉得这句话不应该问我们,而是去问南京城下的三十万被日本人屠戮的冤魂会不会答应?问问旅顺那数万冤魂会不会答应? 难道你觉得我们这些人有资格替那些惨死在日本人屠刀下的冤魂答应吗?还是说,假如我今天杀了你全家,然后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