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55章 【两难局面】(1 / 2)

加入书签

“大哥的意见很好。”项南点点头,“我们跟任何一家结盟,都会打破如今三强鼎立的局面,促成战争的爆发。

但是我们宋阀现在准备还不充分,那些作物还没大面积推广,钢厂还没有建设完成。兵刃、盔甲、火炮、火药还没有大规模装备。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战争越晚爆发,对我们越有利。因此我们不仅要听大哥的,不和任何一个门阀结盟,而且还要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皇’的战略,任由他们相持相斗,我们只管发展我们自己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皇?!很好,说得很好,就这样办吧。”宋缺抿嘴笑道,“他们以为给点蝇头小利,就能够收买我宋缺,实在是太小觑我了。”

最终宋阀婉拒了三大门阀的结盟请求,表示无意造反,只求苟安。

三大门阀自然知道他这是胡说八道,如果只求苟安,又何必把整个飞马牧场买下。囤积那么多的战马,难道只是养着玩么?

但是尽管大家心知肚明,却也没有说出来。毕竟宋阀实力强大,他们任何一家打它,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而且只要一打,其他两家就会趁机打它。到时候,就算打赢宋阀,自己也是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所以他们也只能罢了。好在宋阀没跟任何一家门阀结盟,也算是个好事。

婚宴持续了整整八天时间,期间宾客们陆陆续续离开。

徐子陵、师妃暄是最后一批走得,他们准备归隐江湖,浪迹天涯,好好逛逛大好河川。

“仲少,我和妃暄走了。”他向项南说道,“你和玉致姑娘多保重。”

“放心。”项南点点头,“随时欢迎你们来找我玩,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可以过去看看。”

“好的。”徐子陵笑道。

……

之后一段时间,宋缺命农民种植的作物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当人们把甘薯、土豆、玉米、花生等摘下来之后,上称一称,全都了不得。甘薯、土豆、玉米的产量都非常高。

甘薯亩产达到四千斤,土豆达到三千五百斤,就算是玉米都有五百多斤,比水稻的产量可要高多了。

关键是甘薯、土豆、玉米都很好吃。甘薯味道甘甜,比芋头还要好吃;土豆吃起来也酥松绵软。而玉米磨成面后,熬成的粥,蒸成的饼子,也非常的香.

花生更是一吃一口油,生着吃炒着吃都非常香。辣椒更是开胃,西红柿也是酸甜可口……

这样的产量,这样的味道,让宋缺非常惊喜,“很好,很好,这样的产量,比水稻可强多了。若是推广开来,我岭南哪还会有人饿肚子。”

岭南多山地、丘陵,平原并不多,因此不适合种地。

即便到了现代,岭南的耕地面积也只有三千万亩,相比起来,面积相差不大的燕赵,耕地面积高达九千万亩。

也因此岭南的粮食一直是个问题,导致宋家只能偏安一隅,无力征北。但如今有了亩产千斤以上的粮食,耕地不足的问题就得到了化解。

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养活足够的人口,才能支撑足够的兵力,才有足够的粮饷打仗。所以这些高产作物,真不愧是神赐的。

“仲儿,有你做女婿,真是我们宋家的荣幸。”宋缺笑道。

“不客气,爹,是我的荣幸。”项南摆手笑道。

……

随后,宋阀作坊里产得肥皂、玻璃也开始上市销售,销量自然是非常不错的。

尤其是玻璃制品,像玻璃镜、玻璃杯、玻璃壶、玻璃像……简直风靡,一件就要成百上千罐。

但其实它的材料并不贵,就是廉价石英砂和草木灰而已。就这么一加工,就有数十倍、数百倍的利润。

让宋缺都很感慨,这简直就是“点石成金”,一本万利。

而随着这些商品行销天下,也为宋阀带来大量的收入。海量的铜钱、白银流入岭南,让宋阀的财政储备大大增加。

半年之后,项南主导的小高炉也正式建起。从江门、清远取铁矿石,再用赣州萍乡的煤矿,加在一起,就能练出钢铁。

开始的时候,一天就能炼两千斤钢铁。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就能稳定在四五千斤左右。而且练出的是钢不是铁。

钢相比铁更有韧性、弹性和延展性,更耐久也更耐腐蚀。因此用钢打造的兵器,更锋利,更持久,打造的盔甲也更结实,更抗造。

可以说,用钢打造的兵器,质量全面优于铁打造的武器。也正因此古人才更推崇“钢”,为了获得钢,不得不将铁反复敲打,所以才有“百炼成钢”之说。

三国时期,曹操曾经请能工巧匠打造了五把宝刀,以“龙、虎、熊、鸟、雀”为识,称为“百辟刀”,其中一柄赏给太子曹丕,一柄赏给曹植,一柄赏给曹林,剩余两把自用。

而刀之所以名为“百辟刀”,就是因为它是用千锤百炼的钢打造而成的兵刃,珍贵无比。所以曹操才视若珍宝。

由此可见,三国时期,钢也是极其稀罕的,恐怕价值更胜过黄金、白银。因此当宋缺看到那些炼出的钢时,都是激动不已。

哪怕小高炉的产量,不像项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