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戏曲大师的肯定(2 / 2)
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苏白将这句诗句的前句用在歌词里,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一点都不觉得生硬。 没有这一句,家国情怀就显得浅薄而做作了。 此时的钟老,是真的感到由衷的高兴,甚至是欣慰。 苏白能将戏曲和流行音乐相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以至于,让所有人在聆听之际,还能感受到华夏文化的传承以及正能量的传播。 这才是音乐艺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想到这里,钟老对这位苏白歌手更加欣赏起来。 …… 舞台上。 伴奏声音忽然消失了。 所有人从陶醉状态下清醒过来,下意识地看向苏白。 他们预感到,苏白接下来的演唱,可能是歌曲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你方唱罢我登场。” “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也曾问青黄也曾铿锵唱兴亡。” “道无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无情,道有情,费思量。” “……” 这段歌声是没有伴奏的,苏白是完全用自己的戏腔清唱出来的。 而这清唱的戏腔,却有着深入灵魂的力量。 无数人,在这一刻,头皮发麻,感到身体在颤抖。 他们强迫自己去忽视身体的反应,去真正感受苏白歌声中的情感。 在苏白的歌声下,所有人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位伶人。 那位伶人,热爱戏曲,也精通技艺。 所谓不疯魔不成活。 正因为她爱戏,才会如此痴狂,才能把戏唱得这么好,令台下客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然而她也明白和理解戏文所呈现的,是一个高度理想化的世界。 故劝人,莫嘲风月戏,莫笑人荒唐。 她理解观众的陶醉,故也不会去笑他们。 她身份低贱,却也关注民生,也在台上歌颂兴亡英雄、批判前朝苛政。 她只谈风月吗? 怕不尽然。 她希望百姓不要再过着青黄不接的苦日子。 她反思朝代更迭的原因,并用戏文记录着那些百世流芳的壮举、唾弃卖国求荣的奸人,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这寥寥几句歌词,将伶人的形象,从一位戏痴,拔高到了一个有自我意识、信仰追求的艺术家。 而观众之所以有这些感知,全是来自苏白歌声的影响。 他通过歌声,将一个虚无的形象,塑造成一位有血有肉,有热爱,有包容,有情怀的真实形象。 如此真实的形象,让无数人的眼中泪光闪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