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天子的心思(1 / 2)
对于孩子来说不应该向他展示太多人性的地方,因为人性并非总是“善”的,与之相生相伴的还有“恶”,此二者虽相生相伴,但也可以互相转换。 你对敌人的恶,就是对自己的善,同样对待一部分人的恶也许是对待更多人的善。 但把人心中最真实的一面展出露出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在赵祯这个年幼的官家面前,无论是蓝继宗还是刘娥,亦或是孙奭王渊等人都没有打算把人性中的恶展示给现在的赵祯。 这不符合儒学之道,也不符合汉家对孩童一贯的教育方式。 叶安想了半天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打破这个传统,把刘娥的私欲和恶展现出来,是个人都是有私欲的,这一点即便是叶安自己也不能例外。 他不想把自己作为道德高地去抨击别人的行为,但同样也不想被别人这么做。 蓝继宗的眼神已经非常不善了,若是叶安敢把刘娥起复王钦若的目的说出来,他必定会还以颜色,在他的脑子里,官家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也是世间最神圣的人,当以仁孝治天下,怎么能被朝堂之中的各种争斗和手段所玷污? 赵祯还小,叶安随便寻个由头便打发过去了,但同样也在年少的官家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老蓝,我觉得你错了,其实适当的让官家明白一些人性,明白一些朝堂上的东西也是不错的,虽然在你眼中他还是个孩子,但寻常百姓家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快到娶妻生子的年纪了。” “天子岂能同庶民一般?!” 叶安看着有些气急败坏的蓝继宗微微笑道:“是不一般啊!天子索要面对和承担的东西太重,整个天下,赵宋的江山社稷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随着叶安的话,走在前面的蓝继宗便猛然立足,看了看迎面而来的宫人,在他们叉手一礼离开后转身盯着叶安道:“便是因为如此,官家才要以仁德而授之!若是过早把朝堂上的争斗和各种难看的手段展现给官家看,官家心性难免动摇,这便是九经先生和渊汆先生最担心的事,也是他们最终同意王钦若建议的原因!你以为圣人没有征询过两位先生的意思?” 这下换叶安愣住了,他没想到孙奭和王渊居然同意王钦若的提议,就在他愣神的时候,蓝继宗又道:“国朝以孝治天下,若是让官家知晓圣人的手段……如何去看到圣人?如何去想?如何去揣度?!圣人为何要起复王钦若你不知晓?!” 不愧是跟随三代帝王的人啊!叶安微微感叹:“确实如此,这也是我没有挑破其中关窍的缘由,但暂时的不挑破不代表永远不挑破,若是官家现在看不见那些东西,以后若是有一天突然看见了会如何?还是该循序渐进的让官家了解朝堂上的那些东西,我虽不参与朝堂中的争斗,但却看得清楚,不是吗?” 蓝继宗的心情叶安理解,但赵祯是谁?是当今天子,大宋官家,所要面对的不光是内部矛盾,还有强大的外部威胁。 你这时候谈什么年少,谈什么仁德,等他娘的敌人杀到东京城下的时候,等徽钦二帝被人如同牲畜一样牵走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仁德了! 固定的思想很难打破,但叶安却要耐心的在坚固的“高墙”上凿个窟窿。 汉家的祖先可从来都不是只靠着仁德便能统一,治理天下的,若是真的这样也不不需要推行或是提倡仁德和儒学了。 为什么要提倡,为什么要去学?因为就却这东西啊! 叶安给大宋带来的不是儒学,而是格物,带来的也不是保守的思想,而是一种丛林法则,他要慢慢的把这些东西灌输到赵祯的脑袋里。 看着蓝继宗,再看看之前的孙奭和王渊,甚至晏殊等人,叶安忽然知道为何赵祯被叫做仁宗皇帝了。 汉家王朝往往是“外圣内王”,对外邦蛮夷要以圣人的教化和仁德之心,对待自己的百姓却要称王称霸。 这是为何?还不是因为老百姓遵从儒学,遵从儒家之道,容易收拾? 在叶安看来,外王内圣才是王道,你自己的强大对敌人时刻造成威胁,对百姓处处优待,以法立国,以法治国,在规矩和框架下让百姓获得最大的富足,这才是一个国家应该有的样子。 叶安和秦慕慕两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那个也许不是华夏文明最巅峰,但却是最美好的时代。 福宁殿中,刘娥看着手中的纸条,眼神中散发着一种不满的愤怒,她没想到叶安居然敢在对官家授课的时候触及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便是没有挑破,可就算是触及边缘也是绝不能允许的。 陈彤已经战战兢兢,他能感受到圣人平静之下的汹涌,虽然他的年岁还小,但在宫中侍奉多年的陈彤却能清晰的感受到天家内心深处的变化。 刘娥把纸条攥在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