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三章 生机勃勃万物竞发(1 / 2)

加入书签

没人会相信河西远征军会离开巴尔思汗城来救援补给的队伍,毕竟出城作战让军队陷入黑汗大军的包围中很容易被伏击或是击溃。

但叶安反其道而行之,或者说是兵行险着,既然黑汗人并不打算强攻巴尔思汗,那就利用漫长的补给线作为诱饵,让狄青率军出击,以诱敌之法围歼敌人,最大程度上的消灭黑汗的有生力量。

黑汗的常备军名为阿斯卡尔,数量约有三万五千人左右,这些人就等同于大宋的厢军。

他们领取国家派发的粮饷,但战力只能说是平平,反倒是由贵族武装指挥下的仆从骑兵伊克塔更为强悍些,他们属于仆从骑兵,由地方贵族武装起来,数量并不多,但战力彪悍。

只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分散在黑汗的各地,难以有效集结,除非黑汗国王发动战争命令,从各地抽调,当然这也需要各地贵族的拥护才行。

黑汗这样姑且算是强大的王朝必须有一支终于国王的强大武装力量,否则地方上的贵族们可不是各个都那么的安分守己,这个王朝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便属于古拉姆近卫军。

古拉姆便是奴隶之意,古拉姆近卫军在中亚许多穆斯林国家都有,虽然都被统称为古拉姆,但各地叫法不同,比如在阿巴斯王朝就有名为马穆鲁克的强大奴隶骑兵。

叶安一直在等待,他之所以让狄青去伏击黑汗的常备军最主要的目的是将黑汗王朝最强的古拉姆近卫军给引出来。

他的战术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的袭杀黑汗军队的有生力量,既然阿斯卡尔这种常备军已经开始出动袭击河西的补给线,那就说明苏莱曼的压力已经很大。

黑汗的阿斯卡尔常备军只有三万多人的规模,如果放在汉家简直是一股不够看的力量,只能用在边州进行防御,而以此推算下来,苏莱曼手中的古拉姆近卫最多不过万余人。

理论上来说只要击溃黑汗国最精锐的古拉姆近卫,那这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就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至于贵族武装手中的伊克塔骑兵,叶安就从来没有担心过。

来自狄青的战报将伏击的战果汇报的非常清楚,短短半个月时间,铁骑营以及陷阵营所组成的联合绞杀以将黑汗的常备军杀的人仰马翻,损失惨重。

从账面上的战果来看,最少有五千阿斯卡尔在伏击中被杀,溃兵的数量初步顾及有近一万五千人左右,这样的战果已经算得上是辉煌大胜。

要知道狄青手中拢共不过三千将士,几次伏击下来折损约百余人,这已经算得上是跨越文明等级的战争了。

按理说到了这种时候苏莱曼应该已经顶不住压力,开始动用他手中的王牌力量古拉姆近卫了,可到现在叶安也没有发现对方的身影。

由此便能看出苏莱曼与大宋的皇帝差不多,属于那种底牌一定要留在最后,保护自己统治地位的君王,雄才大略什么的与他根本不沾边。

在此情况下只要能保证补给线的通畅,叶安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在巴尔思汗浪费时间,显然苏莱曼并不打算调遣重兵夺回自己的城池。

那八刺沙衮就成为河西远征军的下一个目标,收到叶安军令的狄青率领陷阵营与铁骑营的将士再次返回巴尔思汗,他们需要休息,也需要重新整军以做好对八刺沙衮进攻的准备。

至于河西漫长的补给线……黑汗的阿斯卡尔已经学聪明了,不敢轻易袭扰,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雇佣兵团的规模越来越大,商队越来越难以被袭击。

叶安在巴尔思汗城表彰了奉义商队的东家贺丰源以及这支商队的雇佣兵头领方瑞,此二人陷入敌军重围,力战不降,雇佣兵与商队随行折损大半,皆由河西以最高规格抚恤,并在整个河西宣扬其事迹。

贺丰源在见到叶安的那一刻便抱着他的腿嚎啕不止,而方瑞以军礼致谢,这样的猛人理所当然的被擢耀为凉州府亲兵,算是一种保护。

河西大军在整顿三日后便从巴尔思汗开拔,当然在离开前叶安也几乎把这里的民心收服,并将要巴尔思汗改名清池城,在唐时伊塞克湖名为大青池。

至于城中百姓嘛!

在强大的河西商贸下很快便向河西靠拢,人终究是用脚投票的,谁能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环境,美好的生活,他们就会变成谁的子民。

城中不光有外族人,还有一部分汉家百姓以及汉家混血,他们并不排斥被同属汉家的河西所统治,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在“归于王化”。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些许“不愉快”,总是会出现一些终于自己国家的人,对于这些爱国者,叶安并没有使用太过血腥的屠戮,但也没有任何放纵,一律下狱等待审判。

随着补给队伍的源源不断到来,河西的官员也抵达了清池城并开始对这里进行管理。

他们将原本黑汗的税收进行降低,将不合理的规定废除,重新改为更合理的法制。

至于城中贵族,对不起你是黑汗的贵族,所有贵族特权都要被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