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亲事(1 / 2)
"子于希望能找个明事理,孝顺能干的媳妇。子于的事还得麻烦姑奶奶多费心,要是实在没找到也没关系,说明缘分还未到。"
刘子于可不是大脑冲动的人,天天想着建功立业,他对自己将来还是有明确规划。家里就自己一个男丁,奶奶年纪大了,娘亲也是个棉花性子的人。
姑奶奶以前也帮着自己家开铺子,最后阿奶和娘亲也没能经营起来,最后还是姑奶奶贴补。帮在照县郊买了五十亩田地,佃给别人种,每年收些田租,在加上城里铺子租出去收些租金。
自己家里日子才这样慢慢过着,而这些买房子铺子,买地的银子都是姑奶奶贴补给自家。
就这样,家里田租和铺子租金都得自己去收,所以他确实是想找个能干的媳妇,把家里打理好,自己能够一心一意读书。
"那就是能干,能理事,长得要能看得过眼,最好识文断字。"
沈老夫人总结了要求,说实话还是真有些为难住她,她在丰城住了这一年,其实很少出去参加应酬,认识的姑娘真的不算多。
要是上京倒是有不少姑娘,因为上京但凡有条件的人家,姑娘都会送去上几年女学,大多都认字。
而像丰城和照城这样的小县城,根本都没看到有女学,女子认字要么是家人口口相传,并没有哪一家会请人上门教女子识字。
"对!对!对!就是这样!"
于青青听沈老夫人总结,一个劲的点头。刘子于只能无奈的看着娘亲,还当这量身定做呐,哪有照着这样长的姑娘。
"要这样说起来,倒是真正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你们今天都见过的。"
"见过?老夫人说的是今天送蛋糕的那个姑娘,不行,不行,她看起来太小,这年纪相差也太多?"
于青青只记得站在那么多人中间,一点都不怯场的小人,胆子倒是很大,可是年纪也太小了,直接摇头。
"你倒是想得美的,那丫头您就别想啦。我说是站边上文竹,是文央那丫头的姐姐。好像是十四还是十五来的,跟子于年纪也相当,长得也算是不差。"
沈老夫人对自己这个侄媳妇的眼光,观察力也是直摇头,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你们别光看她家现在还只是农家,她家二丫头文央可是个有志气的丫头,家里还有个小弟。也已经在旺山书院读书,说不定子于还认识。
听文央丫头说,她们全家都在学习识字认字,她家小弟每次休沐回家,就教家里所有人念书识字。
李福记糕点就是她们家,我是听刘才说,他们家现在除了糕点作坊,还有在办养兔场,养牛场,皮草作坊。
如果真的能成,真正是个顶好的亲事,而且她家小弟要是能读书的,和子于两人在官场上也能守望相助。"
沈老夫人越分析越兴奋,这门亲事要是不能抓住,指定几年后,就是李家看不上刘子于啦。
"子于,你觉得怎么样?人今天你也是看到过。"
沈老夫人看着刘子于若有所思的样子,
"姑奶奶,我....我....也觉得不错,只是不知道人家会不会同意?"
刘子于心想,岂止今天见过,我们也都见好几次,都还去过她家啦!
他想起好像每一次见到那姑娘,都有很大的变化。
"哈!哈!那就这么说定啦,我找机会去探下刘家口风。"
老夫人笑得一脸开心,在她看来这门亲事算是成了一半。
坐在骡车上聊着今天见闻的三兄妹,并不知道文竹被刘家给看上,老夫人准备去李家说亲。
"阿姐,兔子搬到新地方,都还精神吧?"
前几天新的兔棚建好后,一家人请了村里有空闲的人家,把家里的兔子都搬过去。除了陆续卖给村里人养的小兔,大大小小一千三百多只。
"我昨天看过,都还很精神,就是担心李星伯伯和伯娘,有事晚上起来不方便。"
文竹说的两人,是村里出五服的一个伯伯夫妻,年纪都五十,有个女儿早就出嫁,没有儿子,两老口独在村里生活。
因为年纪大,地也种不动。平时只把地租给村里人,每年得些口粮,然后自家开了点荒地,种些菜吃吃。
因为兔棚毕竟离家太远,文竹一个小姑娘住过去肯定不合适,于是爷爷便推荐请他们来守兔棚,白天帮照看兔子,两人一天按五十文算工钱。
因为当时建兔棚就有考虑看守和工人住的问题,那边除了建的两长排兔棚以外,还在另起一排建有三间砖瓦房,一个小厨房和两个放柴草的棚子。
等沈素云上门一说,带人到养兔场一看,一间上好打好炕的砖瓦房单给两人住,两人需要晚上在这边守夜,帮着喂下兔子。
老两口想想自家漏雨都还没修好的土墙房子,连工钱都没问,直接答应了下来。听说每天还给粮食管吃,一月给五十文工钱。
更是直接问沈素云,能不能把自家养了两月四只兔子卖给她,得到同意后,急急忙忙回去把家当都搬过来。
"那就好,以后阿姐就每天过去把那边账和情况登记好,空出时间来,可以把阿弟每次回来教的功课多复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