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四章 烈火烹油(1 / 3)

加入书签

乾元二十一年,九月。

距离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过去了一月有余。这段时间里,他们率领着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地攻占了足足十五座县城,占据了故楚的大部分地方!

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响应,追随者犹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人数之多令人咋舌。尽管目前尚未有任何贵族名流前来归附,但整个局面依旧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景象。

面对如此大好形势,陈广身边的乡人开始不断进言劝他自立为王。

又过了半个月,陈广决定接受众人的建议,定国号为“楚”,正式称王。

这正是缺乏系统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搁现在谁人不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以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陈广即将迎来乾国最后的反扑。

在河南的若干郡县,乾朝的残酷律法如同悬在民众头上的利剑。

当陈广自立为王的传闻传遍乡野之后,这些郡县的百姓们再也无法忍受,纷纷揭竿而起,起义的火焰瞬间蔓延。

陈广任命了吴盛为并肩王,周苍和吴归为副将,三人一同率领着三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目标直指战略要地荥阳。

与此同时,在河北的广阔土地上,一群不满乾朝暴政的豪杰们,如韩良、李广、张泽、陈通等,早已蠢蠢欲动。他们见到河南义军的声势如此浩大,纷纷操起武器,带领着自己的部众加入了起义的行列。

而在遥远的泗水郡,虽然地理位置上与河南、河北相隔甚远,但自陈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以来,这里也在暗中进行着起义的准备。

经过数月的策划和筹备,泗水郡与陈县的百姓们在除留县外的各个县镇展开了行动,他们杀掉了暴虐的官员,占领了县城,一时间,起义的浪潮此起彼伏,形势异常热烈。

更有几个县的义军联合起来,摩拳擦掌,准备联合发动攻势,一举拿下固若金汤的谯县。

这样一来,这可把庞博这个县令给吓坏了,急召冯贺、郑源商议对策。

冯贺眉梢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沉声分析道:

“留城的城墙,坚固如铁,粮食堆积如山。

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兵力的匮乏。

大人,若能展现出一番仁慈之心,对于那些身陷囹圄的青壮年犯人网开一面,赦免他们的罪行,我们立刻就能得到七百名的兵源。

这些得到您的恩惠的人,必将心怀感激,愿意为大人效死。

不过,单靠这七百壮士来守护留县,恐怕仍然有很大的风险。

若大人能再行慷慨之举,对于那些避罪潜逃的亡命之徒也施以宽恕,我们还能再添八百兵马。

届时,拥有一千六百精兵强将,齐心协力,共同抗敌,那些叛贼,有什么可怕的!”

冯贺的一番话,如同春风化雨,让庞博听得心花怒放,他喜笑颜开地连声赞叹:“妙计,真是妙计!就按照你的计策行事。”

庞博的思维跳跃,他似乎想起了某个关键的人物,眉头微微一皱,转而向冯贺和郑源询问:“你们建议我召回那些逃犯,其他人倒也罢了,但在芒砀山落草为寇的刘继,你们认为我是否应该召回他?”

冯贺和郑源异口同声地回答:“应该召回。”

庞博疑惑地追问:“这是为何?”

冯贺抢先进言:“刘继性情中人,待人宽厚,不重金银,他之所以沦为反贼,实乃形势所迫,触犯了朝廷法规。若大人能宽宏大量,赦免他的罪行,并召回他,这不仅帮他摆脱了反贼的名声,更是给了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他必定对大人的恩典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郑源紧接着补充:“冯大人的言论可以说是老城谋国之言,请大人立刻召回刘继。若日后有何不测,我郑源愿以全家的性命作为担保,确保此事无虞。”

县令大人端坐在议事厅内,眉头紧锁,似是难以下定决心。

冯贺面色凝重,沉声道:“县主大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现今乱贼四起,唯有团结一切力量,方为上策!”

郑源紧接着附和道:“正是如此,我听闻那赵岩与刘继素有交情,派他前去召唤,定能说服刘继。”

县令大人听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略作沉思,最终拿定主意,看向冯贺,沉声道:“如此,便有劳冯县丞了。此事关乎我等身家性命,你即刻去通知赵岩赵主簿,务必请刘继出山,共议大事。”

冯贺驾车穿过繁华的街巷,拐进一条幽静的小巷,最终在一座古朴的宅院前停了下来。

他下车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冠,轻轻敲响了门扉。

此时,赵岩正坐在庭院中的葡萄架下,悠然自得地品尝着一杯香茗。

仆人将门扉开启,赵岩抬头一看,见是冯贺,便笑着站起身来,迎上前去:“冯大人,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快请进。”

冯贺步入庭院,环顾四周,赞叹道:“赵主簿的庭院真是雅致,这葡萄架下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赵岩笑着引领冯贺在石凳上坐下,说道:“冯兄过奖了,正巧我泡了一壶好茶,冯兄不妨一同品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