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73,(2 / 3)

加入书签

如果澳元对美元汇率下跌至0.85以下,那么小阿信有义务以0.85的行权价高价,而且双倍买入2亿澳元。

简单说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就是将汇率分成三个区间,第一个区间呢是0.9以上,比如当汇率是0.9 20,敲出条款生效,期权合约自动解除,双方不赚不赔,第二个区间是0.85~0.9之间。

比如汇率是0.88,此时小阿信有权以0.85的行权价,也就是拿8500万美元低价兑换1亿澳元,净赚300万美元。

第三个区间是0.85以下,比如汇率是0.80,此时小阿信有义务以0.85的高价双倍买入澳元,也就是用17000万美元买入2亿元,亏损1000万美元,从小阿信的角度看买入。

一份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就等于买入了一份执行价0.85,敲出价0.90的认购期权,同时卖出两份执行价0.85的认估期权。

可以看到在澳元升值时,因为存在超出条款,小阿信的收益有上限,而当澳元贬值时,因为认沽期权翻倍,所以小阿信的亏损加速,而且几乎无下限。

2007年下半年澳元持续升值,对美元汇率1度升值超16%,小阿信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积累了大量浮盈,此时美国次贷危机已出现苗头。

由于澳洲本土机构相对保守,持有的美国次贷产品很少,所以市场普遍认为金融风暴不会波及澳大利亚。

2008年9月,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突然破产倒闭,全球金融市场风云突变,美国的金融危机快速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

经济衰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坐在矿车上的澳大利亚经济熄火。

为了托底经济,此后一个月澳大利亚央行接连两次降息,第二次的降息幅度更是高达100个基点。

央行降息,矿价暴跌,这导致曾经坚挺的澳元汇率闪崩,对美元汇率最低跌至0.6美元,对一澳元跌幅接近40%。

2008年10月17日,由于澳元持续贬值,小阿信已确认的损失8亿港元,未确认的损失高达147亿港元。

2008年10月20日,小阿信发布公告,披露了总计155.07亿港元的亏损。

巨亏事件曝光后,小阿信于次日深夜宣布出手旗下子公司大昌行56.67%的股权,套现8.86亿港元。

但相比尚未兑现的147亿港元,潜在亏损,8.86亿港元资金杯水车薪。

求援是肯定的,这已经不是小阿信第一次向集团救援。

早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小阿信股价从51港元暴跌至九港元,当时荣老板等管理层在银行做了规模较大的股权质押贷款,股价跌去八成,导致质押物价值严重不足。

未按时追加担保抵押物,荣老板不得不向阿信集团求助,并从集团获得了总计10.625亿港元的贷款支持。

这次的外汇巨亏155亿港元之后,小阿信再次向集团求助。

消息传到北边后,阿信集团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对小阿信的核心业务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国泰航空,港岛东西两个隧道,三个特钢制造厂,澳大利亚铁矿等。

工作组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小阿信资产优良,核心业务运行正常。

第二,如果恒指最大成分股中心态出问题,那不但会影响中性品牌,同时会影响港岛金融市场稳定。

于是赴港岛与小阿信的期权交易对手谈判寻求解决方案,并协助小阿信善后。

2008年11月,阿信集团拿出了对小阿信的救助方案,救助方案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备用信贷,阿信集团向小阿信提供了15亿美元备用性贷款,备用信贷就是随借随还的无抵押贷款,利率按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上浮0.28%计算,主要是为了防止中性态富出现流动性问题。

第二部分是可转债,阿信集团认购了小阿信发行的15亿美元可转债转股价格八港元每股。

第三部分是合约更替,根据小阿信的重组公告,总计87亿澳元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被一分为二,其中30亿澳元由小阿信继续持有,但必须将之前的累计外汇期权合约变更为普通的远期外汇合约。

剩下的57亿澳元全部转给阿信集团,同时小阿信向阿信集团支付93亿港元。

这相当于阿信集团用93亿港元买断了小阿信57亿澳元期权的风险。

重组方案完成后,小阿信的损失被锁定在156亿港元。

2008年11月13日,小阿信在港交所复牌当天恒指大跌700点,但小阿信逆势走强,尾盘收报6.62港元,叫停牌前上涨9.24%。

之前阿信集团以八港元每股的价格认购了15亿美元小阿信可转债,在可转债发行完成后,阿信集团随即进行了转股,其持有的小阿信股份上升至57%,成为绝对控股股东,而小阿信主席容老板的持股比例则从19%降至11.48%。

2009年初,港岛证监会对小阿信管理层展开调查,市场关于荣老板健辞职的传言四起,但荣老板本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