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内务风暴:规则与人情的较量(1 / 2)
第四十三章:内务风暴:规则与人情的较量
一
恒信致远成立至今,一直以高效和严谨著称。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团队人数不断增加,项目规模愈发庞大,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复杂,内部流程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今天早上,有个客户投诉我们拖延商标注册进度,原因是市场部的文件和技术部的流程对接出了问题。”运营总监赵明皱着眉头说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们内部的效率太低了。”
“确实。”人力资源总监罗薇接过话,“最近新人抱怨说,入职流程太繁琐,电脑、账号、权限需要一周才能全部配齐。我们以效率著称,可内部却变成了‘龟速’。”
会议室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氛。恒信的成长似乎变成了一把双刃剑:规模变大了,问题也成倍增加。
“是时候动一场大手术了。”葛全辉坐在会议桌的尽头,缓缓说道,“从现在开始,流程优化提上日程,不只是规则,还包括我们的文化。”
二
问题根源:流程失控与职责模糊
恒信的运营问题并非偶然。随着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多个分公司和总部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部门间的职责模糊、流程断层,导致客户服务和内部运作的效率都受到影响。
审批流程复杂
所有合同、预算和项目文件都需要层层审批,从部门负责人到总监,再到财务,总计至少五道关卡。很多文件在等待签字的过程中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部门间推诿
由于责任分配不明确,市场部、技术部和运营部经常为了一个项目的进度互相指责。市场部抱怨技术支持不到位,技术部则认为市场部需求不清晰,运营部则被夹在中间无所适从。
资源分配混乱
新员工到岗后,电脑、工位、权限等资源的分配滞后,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一些老员工还占用了不需要的资源,而新人却迟迟得不到配置。
“这些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但如果我们不解决,它们只会继续拖累我们。”赵明说道。
三
改革启动:规则与文化的碰撞
为了应对内部问题,恒信致远成立了一个“内部优化工作组”,由葛全辉亲自挂帅,组织各部门的负责人和骨干员工参与。这次改革被命名为“效率风暴”,目标是让恒信的内务流程焕然一新。
1 流程重塑:减法的艺术
合同审批精简:将五级审批流程压缩为三级,部门负责人直接签字,必要时总监审阅,极端情况才提交至总经理。
项目对接标准化:为跨部门的项目对接制定一套“需求模板”,所有需求必须明确完成时间、责任人和预期成果,杜绝模糊表述。
2 权责分明:谁的锅谁背
部门职责清单:优化每个部门的职责划分,例如市场部负责需求明确与沟通,技术部负责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评估,运营部负责监督和落实。
反馈机制上线:引入内部评分系统,每个部门可以对对方的协作表现进行匿名评分,评分低的部门必须提交改进计划。
3 资源共享:用数据说话
数字化人事系统:上线“恒信云平台”,每位员工的资源需求、分配和状态一目了然。新人入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配置任务,责任人24小时内完成。
工位和设备盘点: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清理出多余设备和工位,并制定按需分配的规则。
四
改革中的风波:规则与人情的冲突
效率风暴一经推出,立刻在公司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新规则的严格执行让一些员工感到不适应。
审批压缩的阻力
“以前合同审批可以一步步走,现在只有三级审批,我的工作量增加了。”一位总监抱怨道,“这么多合同,我每天都要花时间看,哪还有精力管项目?”
责任分配的博弈
技术部和市场部在一次项目协调会上发生了激烈争执。市场部指责技术部没有按时提交方案,而技术部则反驳市场部的需求本身存在问题。
资源共享的矛盾
新系统上线后,有老员工发现自己的权限被调整,立刻向上级投诉:“我只是暂时不用这些资源,凭什么剥夺?”
这些问题一度让内部会议气氛紧张。面对种种反对声,葛全辉在全员大会上做了讲话:“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让谁不舒服,而是让大家更高效地合作。只要规则合理,就必须执行。人情归人情,但工作归工作。”
五
高潮:一场内部博弈
一场突如其来的客户投诉成为了“效率风暴”成败的试金石。某重要客户反映,他们的专利申请文件已经延迟了一周,原因是恒信内部协调问题。
“这个项目如果黄了,不只是我们丢了客户,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声誉。”赵明语气严肃,“现在只能用最快的方式把问题解决。”
在新的流程体系下,市场部重新整理了需求文件,技术部仅用两个小时完成了方案修改,运营部在当天下午完成了文件交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