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百废待兴(2)(1 / 7)

加入书签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臣们逐渐明晰了各项事务的推进方向。朱棣看着大臣们齐心谋划的场景,心中稍感宽慰,然而他深知,前路漫漫,仍有诸多细节亟待斟酌。

会后,朱棣单独召见了主管财政的大臣,神色凝重地问道:“如今朝廷财政虽有缓解,但仍需精打细算。你且说说,那鼓励商人投资之事,具体该如何定夺回报与特权,方能既吸引他们踊跃参与,又不致损害朝廷与百姓的长远利益?”

财政大臣微微躬身,如雕塑般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殿下,臣以为可依投资规模大小,许商人在一定年限内减免部分赋税,或是给予其在特定商业领域的优先经营权。然此等举措,需如缰绳般设立严格监管,以防商人借此垄断市场,如恶龙般哄抬物价。譬如,若商人投资修建一座大型桥梁,可根据其耗费银两,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如阶梯般逐年递减其应缴商业税的一成,且在桥梁周边的市集摊位租赁上,给予他们如明珠般优先挑选的权利,但限定其摊位租金涨幅不得高于一成。”

朱棣微微皱眉,思忖良久后道:“此策虽有可行之处,但赋税减免与商业特权不可过于宽泛,以免影响朝廷根基。你可再会同其他大臣,仔细核算,制定出一份详尽且严谨的方案呈上来。”

“遵命,殿下。” 财政大臣领命退下。

几日后,朱棣又前往军营视察。军营之中,士兵们正在刻苦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将领们见到朱棣前来,赶忙上前参拜。朱棣抬手示意众人免礼,目光坚定地说道:“朕之江山,有劳诸位将士守护。如今虽暂无战事,但居安思危,军队之训练万不可懈怠。”

一位将领抱拳说道:“殿下放心,我等时刻铭记使命。只是近来军中兵器有部分损耗,需补充更新,且新兵招募之后,训练用的物资也略显不足。”

朱棣问道:“兵器损耗程度如何?新兵训练所需物资又是哪些短缺?”

将领如实回道:“刀剑之类,因日常操练磨损,约有三成需要回炉重铸或换新。新兵训练所需的箭矢消耗颇快,还有用于模拟战阵的木马、盾牌等也有损坏。”

朱棣沉思片刻后道:“朕会命工部加快兵器打造,优先供应军营。至于新兵训练物资,可在周边城镇采买,若有不足,再从其他地方调配。同时,传令下去,让有经验的老兵多传授新兵实战技巧与经验,不可只重操练形式。”

“是,殿下!” 将领们齐声应道。

在视察完军营后,朱棣又收到了沿海地区官员的奏报,称近日海上时有海盗出没,骚扰沿海渔村,抢夺渔民财物,百姓苦不堪言。朱棣立刻召集相关大臣商议海防之事。

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这些海盗常年在海上流窜,熟悉海域地形,且船只灵活,来去无踪。我朝海防虽有布置,但在应对这些海盗时,仍显力不从心。”

朱棣目光冷峻,决然道:“即刻加强沿海防御,增派战船巡逻。同时,朕欲组建一支专门的水师队伍,招募擅长海战之人,加以训练,务必将这些海盗剿灭,还沿海百姓安宁。”

另一位大臣建议道:“殿下,可在沿海渔村组织民团,让渔民们自卫自保,配合官兵作战。并且悬赏海盗首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或可从海盗内部瓦解他们。”

朱棣点头道:“此计甚好。但民团需有专人训练管理,不可使之成为扰民之患。悬赏之事,也要确保赏银发放公正透明。”

商议完海防之事,朱棣又想起了应天城的文化建设。他再次来到城中的一处文化集会场所,这里汇聚了众多文人墨客、艺术家。他们正在吟诗作画,探讨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朱棣走入人群之中,众人纷纷行礼。朱棣微笑着说道:“诸位雅士不必拘礼。朕今日前来,是想听听诸位对于我大明文化繁荣发展有何高见。”

一位年长的文人拱手说道:“殿下,文化之兴,在于传承经典,亦在于创新。如今应天城学堂渐多,可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诗会、文会、书画展等,让学子与文人相互切磋,增进学识与技艺。”

一位年轻的画家也说道:“殿下,绘画艺术可融入更多民间元素,展现我大明百姓的生活百态与山河风貌,如此既能丰富绘画题材,又能使画作更贴近百姓,易于流传。”

朱棣听后,心中大悦,说道:“诸位所言甚是。朕当大力支持此类文化活动,并且会设立一些奖项,鼓励文人墨客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让我大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流芳千古。”

众人听闻,皆欢呼雀跃,对大明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朱棣望着眼前这些充满激情与才华的人们,深知只要上下一心,无论是经济民生、军事国防,还是文化艺术,大明必将走向辉煌的盛世。

招牌在微风中晃晃悠悠,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还挺有趣。馆内飘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夹杂着一丢丢病痛的味道。一位老郎中,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就像岁月的河流,正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桌案前,给患者看病呢。他的眼神专注又认真,手指搭在患者的脉搏上,微微闭着眼睛,仔细地感受着脉象的微妙变化。周围围了一圈有点担心的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