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芸记”开业(2 / 2)

加入书签

基本都在读书。

辰时的铜锣惊飞檐下燕雀。八名伙计执云锣开道,铜勺敲击青瓷碗的脆响里,漕工们的草鞋底在青石板上磨出火星。对街胭脂铺二楼的茜色纱罗突然坠落,老板娘探出缀满珍珠的云鬓,浑厚吆喝穿透市声:“芸记′开张,百味迎客!”话音未落,对街胭脂铺二楼忽坠下匹茜色纱罗,竟是老板娘推开窗棂惊呼:“快看那招牌!“众人仰首,只见“芸记"金匾上竟有流云浮动。原是曾芸芸请匠人用蚌壳磨成薄片,嵌作云纹,日光偏移时便生流转变幻。更妙的是云纹间藏着麦穗暗纹,正应了“五谷丰登"的彩头。

霎时人潮如开闸春水。漕工们挤在长案前试吃,被麻辣浇头激得满面通红,却仍举着竹签要尝第六味。绸缎庄的娘子们捏着银箸小口啜粉,忽然指着碗底惊呼:“这′芸′字印鉴会变色!"原是釉里红在热汤中渐显朱砂色,宛若雪地红梅。

二楼雅座忽起骚动。白鹿洞书院的山长捧着陶瓮,银须沾了梅菜汁犹不自知:“此味深得《吕氏春秋》鼎中之变'的精妙!”随行学子振笔疾书,墨迹淋漓间已成《滕王阁新赋》:“…银丝映日,恍若银河倾玉箸;金汤浮翠,疑是瑶池落琼.…后厨蒸腾的热气里,曾芸芸花费了大价钱雇佣来的几个大厨,早已经接受了后世的训练。

在这里强度是大一些,但是银子也多。在这里一个月,顶得上别处三个月还多。最主要的事,自己做出的饭菜,不仅仅自己喜欢,食客喜欢,婆娘和孩子也喜欢。赚的银子又多了,感觉到在家里腰杆都更硬了。心情好了,老夫老妻煽灯之后都多了点情趣。

厨师长老周抡着铁勺大笑:“东家快看!码头的人把空碗垒成塔,说要破什么千碗阵!”

曾芸芸倚着门框望去,但见青石板上碗盏叠作九层,最顶端的海碗里斜插竹筷,在秋风里轻晃如旌旗。

暮色初临时,朱翊锦的侍卫悄然而至。鎏金食盒揭开,十二格浇头摆作莲花状,最中央冰镇着雕成滕王阁的冬瓜盅。“王爷说,这道′洪都胜景′请你品鉴。"侍卫压低声音,“宫里的采买太监三日后到南昌,王爷让东家备好′鎏金缠丝宴'的食单。”更漏滴到子时,帅嘉谟将最后一枚铜钱穿进红绳。账房梁柱上已挂满铜钱串,夜风过处叮咚如泉鸣。“东家,今日共卖出一千二百碗,赠银箸六十三副。”他摸着算珠的手微微发抖,“按这个势头,不出十日就能回本盈利。当初东家想的这个吃粉赢银箸的说法真好!哈哈,这就是广告!广而告之!”梆子敲过三更,肖平对着一张白纸,上面松烟墨犹湿,描着文峰山月色。他扭过头,看到这曾芸芸在一旁的桌子上写着策划案,心想:今日芸芸考校我时文,破题用′麦浪千顷,不若银丝一缕济世,真是绝妙!我肖平何德何能,能与之相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