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曹丕发狠,刘备父子立国战(7K)(2 / 5)

加入书签

钺,迁于禁为镇南将军,配合曹休、孙权击退关羽。

在派往三处的诏命中,又都写明了“拜曹仁为大将军、督外诸军、假节钺,”,三处任何一处跟曹仁碰头,都要传达此诏令。

用意不言而喻。

曹丕要以重赏来安抚前线诸将之心。

按曹魏的建制,一营千余人。

为了跟刘备在汉水三路打一场,曹丕直接就近调了六万人增援。

同时。

曹丕在正殿隆重接见了孙权的使者赵咨,派太常邢贞持节随赵咨返回鄂城,赐孙权九锡,册封孙权为吴王、镇西将军、领扬州牧,节督扬、交二州诸军事,且令孙权起兵攻打夏口。

一时之间。

汉水三路除了曹仁、满宠、赵俨、吕常、夏侯尚、徐晃、于禁、文聘等曹魏诸将统率的五万大军外,又增加了曹休、张辽、臧霸、贾逵、王凌、曹真、张郃、郭淮、杨秋、曹洪、王忠、刘若、鲜于辅等曹魏诸将统率的六万大军,以及向曹丕称臣的孙权在武昌郡统率的六万大军。

累计加起来已有了恐怖的十七万!

而刘备在汉水三路,加起来动用的兵力只有八万!

刘备赌上的是荆、益二州的大半兵力,只为夺下襄樊,向天下昭示汉室尚在!

孙权堵上的是扬、交二州的大半兵力,只为阻止刘备夺下襄樊,向扬、交二州昭示孙氏仍在。

曹丕堵上的是黄河以南诸州郡大半兵力,只为在放弃襄樊前跟刘备打一场,向天下昭示大魏正统。

三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述求。

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一时之间。

中原大地上,旌旗入云,大量的军士役夫车马牛羊,向南乡、襄阳、石阳三个主战地聚集。

南乡城外。

坞堡。

刘封立在坞堡城头,注目眺望南乡城。

自刘备围襄樊后,刘封就抽调了阴县、酂县和筑阳三县的兵力,相继攻破了南乡城后方的顺阳、析县和丹水三城,掠其库中钱粮而返。

南乡诸城,如今也只剩南乡城还未攻破。

自荆州之战和平南中之战后,刘封用兵越来越老练了。

两年前刚入上庸的刘封,勉强称之为二流中上;而如今的刘封,已经以实打实的战绩跻身于当世一流良将。

能当良将的,不仅仅是自身骁勇善战,还要善于选贤任能为爪牙羽翼。

刘封麾下。

目前最骁勇善战的,以将军李平和将军王平为先,军中戏称为“二平”将军,称得上刘封的左膀右臂。

有功曹邓范、五官掾虞翻、督邮马玉、主簿杜普、书佐樊成、水衡都尉董恢、少府糜威、房陵令邓辅、西城令申儒、上庸令申耽以及诸吏各曹为羽翼。

有十校尉田七、寇安国、方月、潘风、俞射、穆舜、李辅、邓贤、白寿、梅敷;十都尉田忠、韩重、王当、罗信、单雄、裴庆、芈突通、北史那、舒何力、屈仙芝;飞军新锐五校尉“赐汉姓”刘庆之、刘长恭、刘文泰、刘显达、刘道济;等军中校尉都尉军侯及诸伍同为爪牙。

文武兼备,自成一方。

虽说青史留名的不多,但不意味着不能青史留名的就不如人。

活得久的能人,才有机会青史留名。

死得早的能人,大部分都黄土一抔。

刘封右侧。

书佐樊成正在向刘封汇报最新的情报。

其中有襄樊方向传来的,也有新城方向传来的,还有关中方向传来的。

听到关中方向的情报,刘封微微侧头。

取过樊城手中的情报竹简快速扫了一眼,刘封的嘴角泛起笑意:“曹丕还真看得起我,连张郃都派到南乡来了。”

张郃先从袁绍后从曹操,从征四方,多有胜绩,战阵经验十分的丰富,也是五子良将中最善于巧变的一个。

刘封低头沉思。

南乡城中,有夏侯尚和徐晃两万余人。

虽然不知道张郃及其后续兵马有多少人,但刘封估计来的兵马也不会低于一万,更可能会接近两万人。

换而言之。

刘封即将面对包括徐晃和张郃在内的曹魏四万兵马,而刘封如今在南乡城外能调控的兵力只有万余人。

以寡敌众,优势在谁?

下意识的。

刘封又想到了史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街亭之战,同样是张郃为先锋去救陇右。

那一战,不仅将马谡钉在了耻辱柱上,还让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受到重创,即便之后诸葛亮屡屡北伐也改变不了大势。

而如今。

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但大势却颇为相似。

诸葛亮北伐取陇右,刘备北伐取襄樊,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赢了,可以为今后的北伐取得先机。

输了,数十年都不能翻身直到死亡。

马谡守街亭,是要给陇右的诸葛亮争取时间;刘封镇南乡,同样是要给襄阳的刘备争取时间。

故而。

刘封是绝对不能在南乡被击退的!

一旦被击退,南乡城内的夏侯尚和徐晃以及关中来的张郃等众,就会顺汉水南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