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曹丕发狠,刘备父子立国战(7K)(3 / 5)
襄阳,然后以军力优势去碾压刘备。
刘封肩上担负的压力,是刘备三路伐魏中最大的,面临的困难比荆州之战对阵孙权时更大!
“回府议事。”
刘封收起情报竹简,转身走下城楼。
不多时。
临时的燕王府内。
李平、王平等诸将校相继抵达。
“参见燕王殿下!”
铿锵有力的见礼声响起,仿若高挂的艳阳一般,充满了热情昂扬的斗志。
刘封简要的向诸将校陈述了当前的局势变化。
听得关中有援军到来,将军李平率先请命:“张郃虽勇,但关中兵马远来疲惫其势已衰,末将请命前往丹水城驻守。”
丹水城在南乡城西北,沿着丹水而建。
张郃要入南乡城,丹水城是必经之地。
在丹水城设防,可阻止张郃与南乡城取得联系。将军王平,亦是不甘落后。
飞军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被挑选入飞军的都是南中劲卒和青羌勇士,大部分都是老兵。
再加上有既知汉人礼仪又知夷人脾性的王平统率,飞军在修筑坞堡、交锋夏侯尚徐晃、以及攻破顺阳、析县和丹水三城中的局部战场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最重要的是。
刘封从未因王平是降将就对王平低看一眼,反而还给王平委派了几个文吏,专门负责给王平念书。
汉代的文字大部分都费涩难懂,如果不是从小学习,很难识字和写字。
以王平如今的职务,也没太多的时间去练习识字和写字,配备文吏负责给王平念书是最适合王平的。
遇上王平听不懂的大义,刘封就让文吏给王平翻译成大白话,偶尔也会聚众讲兵。
有如此恩情和信任在,王平心中想得最多的就是为刘封统兵克敌。
众校尉都尉见李平和王平相继请命,皆是欲言又止。
有“二平”将军请命,哪轮得到众校尉都尉争功?
李平见王平争功,争道:“王将军,丹水城乃门户之地,不容有失。张郃骁勇,也非飞军能敌。
我昔日跟着燕王殿下先战西川、后讨汉中、又在荆州大破孙权,麾下军士皆能以一当十,抵挡张郃,非我莫属!”
王平不甘示弱:“我曾在伪魏为校,深谙伪魏军制,又曾亲眼见过张郃,识得张郃面貌,也略知张郃用兵之法。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之骁勇,张郃已知,我之骁勇,张郃不知。
更何况,坞堡乃我军立足之基,更不容有失,理当由李将军守坞堡,由我去丹水阻挡张郃。”
李平来了火气:“坞堡有燕王殿下镇守,再有王将军引飞军协助,又岂会有失?王将军,你当真要跟我抢?”
王平也瞪着牛眼似的双眸:“燕王殿下早有言,军中诸将校皆要以立功为先,我岂能落后?我若不抢,我以及麾下诸校尉如何立功?”
一句“军中诸将校皆要以立功为先”,直接如炸锅一般,让本不准备言语的诸校尉都尉纷纷高呼请命。
不论是飞军新锐五校尉“赐汉姓”刘庆之、刘长恭、刘文泰、刘显达、刘道济五人;还是寇安国、方月、潘风、俞射、穆舜、李辅、邓贤、白寿、梅敷九人;都争先恐后。
就连王当、罗信、单雄、裴庆、芈突通、北史那、舒何力、屈仙芝几个都尉也不甘示弱。
能不能被安排去守丹水城不重要,不能落后于人最重要!
一时之间。
呼声不绝。
李平和王平的声音反而被淹没了。
就连王平本人都没想到,那句“军中诸将校皆要以立功为先”竟然会引得众校尉都尉争相请命。
好歹尊重下我们两个将军啊!
刘封没有喝止众人,而是静静的听着众人的相争。
军中需要锐气!
刘封不怕众人不相争,就怕众人不敢争。
倘若听到张郃来了一个个都畏惧不前,想抵挡张郃就是痴人说梦。
而现在。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都尉,都敢请命去丹水城抵挡张郃。
若是张郃能看见听见,估计脸都能气黑:我堂堂一个大魏左将军,连个小小的都尉都敢妄言拒我?
良久。
待众人声音变小,刘封才徐徐开口:“诸君皆乃大汉勇士,不论谁去丹水城,都不会弱于张郃,有如此气势,孤很欣慰。”
刘封的肯定,听得众人皆是心情澎湃。
顿了顿。
刘封话锋一转:“然而三军不可无主,去丹水城为主将的,也只能有一人。”
众校尉都尉或是看向王平或是看向李平。
气势归气势。
众校尉都尉也都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这主将不可能轮到自己。
李平和王平则是屏住呼吸,希冀的看向刘封。
众人反应,刘封尽收眼底。
“樊书佐,你记一下,孤做如下部署调整”
“令:将军李平,校尉方月、潘风、俞射、穆舜,都尉王当、罗信、单雄、裴庆,引三千军守坞堡。无令不得出战!”
话音一落。
李平的脸上浮现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