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2 / 3)

加入书签

野史有多野,你们清楚,野史都没有,你们就说司马广的话能不能信吧。)众人翻了个白眼,废话,当然不能信。

“又是这个大颂。"八皇子咬牙切齿,他记得很清楚,把九弟黑出新高度的就是这个朝代,冷哼道,“大颂人说的话,狗都不信。”殷璋疑惑:“他这些数字的依据哪里来的?”众人回过神,对啊,他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殷璋满腹槽点地看向他们,说了和白说一样。【司马广之所以会这么写,写的时候还一脸自信,觉得真理掌握在他的手里,是因为他的这些数据取材于太初年间的一本小说《太初故事》。】【《太初故事》的作者文隋是光文帝的黑粉。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一开始,文隋是光文帝的粉丝,很崇拜他。文隋家境富裕,从小过的顺风顺水,长的也很师,仪表堂堂,天之骄子,不外如是。然而后来他没有考上光文帝建的长安学宫,心态崩了,他一生过的太顺,一遇到挫折就崩溃了,于是他直接粉转黑,成为光文帝的黑粉。

文隋为了黑光文帝,写出来一本有几十万字的书,我就想说,你有这个毅力,你做什么不成功,你大可以继续去考长安学宫。】殷璋点头,这句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大臣里刚好有个姓文,且准备给孙子取名为文隋的官员愣住,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天幕说的文隋,不会真是他那还没有影儿的孙子吧。【最高级的黑粉,是黑人的时候,不说一句谎话。文隋这人,用的数据、事情都是真的,偏偏他就能够把光文帝黑成翔,为啥?因为他是个剪辑师,事情他没有说全!

月征二十万,看到这几个字,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每个月都要二十万人,这个月征二十万,下个月再征二十万,依次累加。事实上,这个月征二十万,不是月月征,而是光文帝决定修建大运河,在第一个月里征用的人数,就征了这一次,要不怎么说中原的文字博大精深。同档的字,能有好几种不同的意思。)

【征去修大运河的人也不是百姓,而是军队、罪犯、俘虏。军队和罪犯是大晋的人,俘虏则是来自西南夷。

太初四年,大晋西征西南夷,朱雍阳领兵全胜,除国化郡,为大晋疆域增添八个郡,若干个县。】

【《太初故事》里的"役丁者死,十之四五”,近乎一半的死亡率是怎么的呢,这得归功于文隋的剪辑能力。他说的是真的,但是他把关键的东西剪掉了因为这个死亡率,统计的对象是俘虏。

文隋把死掉的西南夷战俘人数,剪辑成为大晋百姓的伤亡情况。是的,你们没有听错,修大运河死掉的人,不是大晋人,而是西南夷的俘虏。这部分人,在当时的大晋人眼中,是蛮夷,是未开化的人,你会在意记录蚂蚁的伤亡吗?】

众人眼睛睁大,还可以这样?也难为他为了黑殿下搜罗这些数据了。怪不得大颂的司马广会采用他的说法,看来两个人是一丘之貉,抹黑殿下,各种以偏概全、移花接木,手段一套一套的,他们够专业的呀。不过能知道这么多,这个叫文隋的人怕不止是家境富裕,应是官宦子弟。众人有意无意地打量朝中姓文的大臣,有好几个人,让他们猜猜,是哪个同僚的娃。

那个曾想给自己孙儿取名文隋的大臣在其中地位不高不低,他尽力缩小存在感,装的有模有样,只要他不说,别人就不会知道跟他有关。殷璋看了一圈下来,没有生气,他是人,再好也不可能人人都爱他,钱都有人不喜欢呢。

他一心两用,一边观察下面官员的动静,目光落在一个安静的大臣身上,挑眉,这人身上的情绪波动起伏很激烈呀,找到正主了。一边有闲心去总结文隋和司马广的不同。

文隋写小作文黑他,是个人私怨,司马广黑他,是政治任务,两人目的不同,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抹黑他修大运河的总人数以及成员身份,让人一看到他们写的东西,就会认为他大兴土木、劳命伤财、压榨百姓,不顾百姓的列活。

拿去哄骗老百姓足够了,只要王朝还有徭役,百姓就会有代入感,这个说法就有市场,毕竟谁家正经人搞大工程会让军队和俘虏去修,常规做法不都是让百姓服徭役吗?

【光文帝打下西南夷这块地盘要治理,刚好要修大运河,他直接就把那些民族里面不听话且有实力、有见识、有能力、有地位的人拉来干苦力,废物利用。既修了大运河,又能空出位置,扶持听自己话的当地人上位当民族首领。西南夷人口有百万余人,光文帝让朱雍阳带走的俘虏就有六万人,你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会造成多大的权力中空,可以说,光文帝的这一手直接把他们的根都给撅了。】

大臣们啧啧称奇,殿下这岂止是撅了他们的根,和挖他们祖坟也无甚差别了。

公孙达清了清嗓子,站出来开口说道:“俗话说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殿下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局。能在这场大清洗下保全自身不被带走的人,他们骨头肯定是软的,有他们配合,殿下治理起来会更容易一点。”郭敖配合道:“殿下将他们带到大晋也是为了他们好,让他们有机会沐浴皇恩。”

周武跟上他们的脚步:“是啊是啊,他们放下过往,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练意志,可见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